线装书的 9 种装订形式:唐本式、包背式、蝴蝶装、四目骑线式、麻叶式、大和式、新大和式、龟甲式、坚角四目式。
以下为拓展阅读:
古代书籍封面特征
古代书籍的封面特征因时代、地域、材质和装帧形式的不同而呈现丰富的变化,以下是中国古代书籍封面的主要特征及演变概述:
1. 材质与形式
- 简帛时代(先秦至汉)
- 简册:以竹木简编连成册,用绳子捆扎,无现代意义的封面,首简常标篇名,外裹“帙”(布套)或“囊”(袋子)保护。
- 帛书:丝帛为载体,卷轴装,首端加裱一条“褾”(绢带)作保护,类似封面功能。
- 纸本时代(汉以后)
- 卷轴装(魏晋至唐):纸张粘成长卷,末端粘木轴,卷首留空白或加“包首”(绢布保护),题签贴于包首外侧。
- 经折装(唐以后):折叠成册的佛经常用硬纸或木板作前后封面,称“经帙”或“函套”。
- 旋风装**:介于卷轴与册页之间,封面多为厚纸或木板。
- 蝴蝶装(宋元):单页印刷后对折粘于书脊,封面用硬纸或木板,外裱绢、锦或彩纸,题签居中。
- 包背装(元明):封面与封底用整张纸包裹书脊,材质多为纸或锦缎。
- 线装(明至清):封面封底用较厚的纸或布,左侧打孔穿线装订,题签贴于左上角,常配“函套”(木盒或硬纸盒)。
2. 封面装饰与题签
- 题签:书名多由名家题写,贴于封面左上角(线装)或中部(蝴蝶装),字体端庄。
- 色彩:宫廷书籍常用黄、红等皇家色彩,民间多用蓝、褐等素色纸或布面。
- 纹饰:皇家或珍本封面饰以龙纹、云纹、花卉等,普通书籍则朴素无华。
- 函套:高级书籍配有木匣或织锦函套,刻书名或吉祥图案。
3. 特殊类型
- 佛经:唐代敦煌写经封面常用“经帙”(刺绣或彩绘绢布),宋代以后经折装封面多题金字。
- 宫廷刻本:如明代《永乐大典》封面为黄绫包背装,清代《四库全书》封面按经史子集分绿红蓝灰四色。
- 民间刻本:封面多印有书坊名称、刊刻年代及广告性文字(如“XX堂藏版”)。
4. 文化内涵
- 题跋与印章:封面或扉页常盖藏书印、鉴赏印,体现流传历史。
- 材质象征:锦缎、楠木函套象征尊贵,竹纸素面体现文人雅趣。
5. 演变趋势
- 早期重实用性(防潮、防蛀),后期逐渐注重审美与身份象征。
- 线装书封面至清代趋于简化,但函套工艺更精湛。
古代书籍封面不仅是保护手段,更是版本鉴定、文化等级和艺术价值的直观体现。不同装帧形式的演变也反映了技术、经济与审美的时代变迁。
微信扫一扫
即时服务